Where’s the Trauma and the Grief?

Translated version; Original version
三个月前,中国四川发生一场地震,导致近7万人死亡。当时冼天全(音译,Xian Tianquan)和妻子正在家里。他们急急跑到外面去。妻子刚好在他前面,在她跨过门槛时,房子塌了。她立即死了。
  村子与外界隔绝了三天。冼天全把妻子的尸体背到山上埋了。
  本周,他坐在她死去的地方,平常地、近乎轻松地讲起这个事情。一小群村民就在附近,采访是一种公共事务
村民们在描述5月的可怕事件时,互相开玩笑,频频微笑,令我很难看透。

我问村民们是否看奥运,我想知道如果奥运的铺张开销用于解决他们的需求会不会更好些。一位村民回答说:“我们的问题是暂时的。奥运是全国的。”上周五(8月8日),全村都聚在一起(就在冼天全妻子死去的那个地方)聚餐,观看开幕式。
  我们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拜访这条村子,而且采访对象是随机选择的,但一些回答很可能是为了取悦政府。但是,情绪上的达观和强烈的互相支持并不是伪装的。我们难免对这种镇定感到诧异。创伤和悲痛哪里去了?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the usual western would nerver understand about the strenge Chinese.

北京整装以待,只是无客来

北京,8月13日,中国奥运组织者于星期二承认,在奥运场馆及奥林匹克公园,他们正面临一个预料之外的困境:缺人!

华盛顿邮报的这篇评论(Bejing is all dressed up,but no one is going)这一回总算抓到了关节。

事实上,从3月份中国签证措施发生改变,到城市住户彻查,再到交通禁区的划分,乃至一系列管制措施的实施——对于多数人,不是不想去,去不成而已!

整装以待惧人来,何苦哉?

奥运期间的北京生活究竟如何,还可参考:中国新闻周刊-从细节微观奥运:大事件背景下的中国生活; 一件事,两种说法,“给奥运让路”实属无奈。

最爱骂中国的N+1种类型


今天文学城的一篇文章,"最爱骂中国的N种类型“, 总结的不错,下午看奥运新闻的时候突然发现了第N+1种类型:

骂人出名型。

怎么回事呢? 这还要从德国的女子击剑队说起。德国女子重剑有一美女世界冠军Britta Heidemann,不但长的漂亮,还是德国运动员里 为数不多的讲汉语的队员,中文名字叫小月。对此中文媒体多有报道。下面摘录一段:

海德曼有一个中文名叫“小月”,把中国作为自己第二个故乡的她,与中国的情缘源于她11岁那年与家人在香港、桂林的一次度假。从迈进中国国土的那一 刻起,这个遥远而又神秘的东方古国就深深地吸引住她。1999年海德曼读高中时,学校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当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英国和美国的时候, 她却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作为交换生,海德曼在北京第25中学习了3个月,之后她回到德国继续陪弟弟一起学习汉语。身高1.80米、金发碧眼的海德曼喜欢钻 研中国近代史。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不断深入,她对中国的感情已经十分深厚。她喜欢吃中国菜,喜欢逛老北京的胡同,她甚至还阅读过《孙子兵法》。

电视里看过海德曼的记录片,她在拜耳中国总部有份学生工作,经常住在北京,还和国家队一起训练。从她的网页上得知,她最近刚刚从科隆大学毕业,专业 chinesischen Regionalwissenschaften。(真是林子大了,什么专业都有阿)。前几个月闹腾的时候,美女挺身而出,向大家介绍真实的中国。以她的经历和 人气,赢得了不少喝彩,在中国更是粉丝多多。尤其在德国这种大环境下,更是勇气可嘉。

那么是谁在骂人呢? 海德曼有个队友叫Imke Duplitzer,咱们叫她杜大姐吧。

杜大姐最近也是很出风头。为什么呢, 她是德国代表团仅有的公开表示抵制奥运的运动员。当然这个抵制不是不来参赛,而是不参加开幕式。默大妈不来开幕式好像也没有很多人在乎,所以杜大姐在国内 媒体算不上新闻。但这一举动却对德国媒体的胃口阿,于是前一阵大报小报接踵而来,杜大姐很是风光了一阵。

今天无意中看了杜大姐的wiki,方才找到她对中国愤怒的真正原因。wiki写的很有意思。

原来杜大姐是位女同志(lesbisch)。这本来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很多女运动员都有这个倾向(如德国女足),但一般都不声张,所以一般是大众心知肚 明,毕竟是个人私事,媒体报道也比较谨慎。可杜大姐不一样,人家不但大肆宣扬,接受各种媒体采访(主要是图片报),居然还控告媒体,说自己受歧视!怎么回 事呢? 下面是wiki原文:

Mit Bezug auf Britta Heidemann sagte sie, dass sie aufgrund ihres Outings nie einen Sponsorenvertrag oder Einladungen ins Fernsehen erhalten habe: „Warum bin ich bei den Olympischen Spielen vor drei Jahren nicht ins Fernsehen eingeladen worden – dafür eine Fechterin, die schlechter war als ich, sich aber vorher für den ‚Playboy‘ auszog?“

原来,自从杜大姐公开她的女同志倾向后,没有一家赞助商和电视媒体找她。杜大姐原话:“为什么雅典奥运会时,我没有被电视台邀请做节目(注:德国队取得雅 典重剑团体银牌,杜大姐和海德曼都是队员),而他们却邀请了技术比我差,而在《花花公子》上脱衣服的另一个运动员?“ (注:海德曼2004年上了《花花公子》封面)。

2007年,海德曼在世锦赛上夺冠。2008年,海德曼世界排名第一,又因她的中国背景,一度又成为媒体焦点。

估计杜大姐都快郁闷S了。于是有了抵制奥运这出戏。与其说她boycott中国,不如说她boycott海德曼。

很不幸,杜大姐在北京半决赛被淘汰,海德曼夺得金牌。如果电视台还是不找她,不知道杜大姐还会找出什么样的理由来。

google Olympic logos 2004 v.s. 2008


20042008
















































一张照片


小朋友(Lin Hao)今年9岁,地震当中他的32个同班同学中总共幸存10个。
地震时,他带着一个昏迷的同学一起逃出教室,随即返回试图救其他的人。
该照片在新华网发布一个半钟头后被取下,并被建议不再使用。
原文在这儿

开幕式都是这个傻导播的错...

一场大型晚会中,负责切换镜头决定机位的导播是异常重要的。好的导播可以恰到好处的利用机位和远近镜头给大家呈现出最好的效果。结果导播把老谋子好几年的心血给打了5折。 这次导播的遗憾的让我们完全没有真实的看到一个美轮美奂举世震惊的开幕式。下面我就把遗憾的镜头给大家传上来,弥补下。

开场的击缶,整齐!壮观!

应该切远景的时候居然用局部特写,许多搭配在一起简直如画般美好的场景,被大打折扣。 还是击缶,大家谁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场景了? 没错,这个场景的时候,导播把镜头切到观众席去了。


鸟巢真的是个气势磅礴的地方,还是击缶部分。仰角度观看。导播就会切观众席特写

升国旗,奏国歌

Welcome my friends….我真没看到,遗憾。。。谁在电视上看到还有字了= =如果不是这组照片,没去现场的近40亿人,谁知道上面还有行字?

在桃花的部分,导播坚定的切了一个桃花的超大近景特写。所以全世界40亿人在这个部分,基本只看到了疑似塑料花的道具特写。 那么我们来看现场的效果
真实的效果!!! 被这张桃花震撼了!!

下面是手拿竹制书简的表演。 在电视上,导播给这个表演来的也是大特写,特写到满眼都是脑袋上的长羽毛,感觉就是一大群脑袋上带羽毛球的人。我们来看现场的效果

泼墨写意,画般感觉。而此时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有导播切到的脑袋顶端羽毛特写
这个镜头的时候,看电视的人,完全看不到两边的优美陶瓷图画。只给了中间特写,而且是长时间的,完全没有顾忌到两边的整体协调性。
这么美好的角度,这么美丽的场景,你们居然只在女演员脸上打特写,那几个姑娘是好看,但是不能只拍她们啊!电视上没能看到这个场景,太遗憾了

呐,这和今天电视上播出的,真的是同一场开幕式吗?这么美丽的东西,为什么没有被呈现出来

多么美丽的敦煌飞天舞者。只给了两个镜头,还不知所谓
我敢打赌看电视转播的观众,都不知道这幅画原来是这样的。

这是太极拳表演变换太极阵,太美了。电视上在给演员们打超近距离面部特写近景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没人知道吧? 这是太极拳最开始那段。 那段大家应该记得很清楚,还是在打近距离特写。 远景,远景才是张艺谋导演追求的效果啊!!!

鸟巢烟火
连我们精心制作的烟火都没有拍摄出来

火树银花
导播只知道航拍烟火很有feel,却不知道从鸟巢向上看,又一处人间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