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 (二)

有关计算机是否能表现出智能的争论

人的大脑可以被模拟

马文·闵斯基写道,我们假设物理化学方面的自然规律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物理仪器就应该能复制神经系统的功能。这个观点在 1943年被首次提出,在1988年被汉斯·莫拉维克生动重述。未来学家雷蒙·科斯维尔估算,到2029年,计算机将拥有足够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模拟人脑。

即便是人工智能的批评者舒伯特·德雷福斯约翰·希尔勒都没怀疑理论上人脑是可以被模拟的。然而希尔勒指出理论上任何事物 都可以被计算机模拟,所以如果你想要把这种逻辑无限扩展,任何过程都充其量只是计算。他写道,我们关心的是意识作为一个特殊物质,和恒温器或者肝脏的区 别。任何有关复制人脑的争论都必须首先承认我们不知道智能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如果我们必须搞清楚人脑是怎样产生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工智能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

人的思考是符号处理

1963年,艾伦·诺维尔赫伯特·西蒙提出 "符号操作"是人类智能的本质。他们写道:

  • 物理符号系统是具有通常意义智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这是一个很强力的命题,它暗示人的思维是一种符号处理,(因为符号系统是智能必要条件)同时计算机可以具有智能(因为符号系统是智能的充分条件)。这个命题的另一个版本由哲学家舒伯特·德瑞福斯提出, 他把它叫做“一个心理暗示”:

  • 意识可以被描述为根据形式规则操作信息符号的机器。

高级符号例如狗和尾巴,直接和客观事物对应,他们和计算机中的复杂符号如神经元网,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早期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基于这种高级符号。约翰·郝格兰把它叫做“老式人工智能”。

有关符号处理的争论

这些争论表明人的思考不仅仅是一种高级符号处理,但这并不是说人工智能是不可能的,只是它应该范围远远超出符号处理的范围。

卢卡斯, 潘洛斯哥德尔

1931年库尔特·哥德尔声明,总是能找出一个计算机证明不了正规表达式,而人脑却可以认清这些"哥德尔表达式"的实 质。他向哲学家约汉·卢卡斯证明,人的推理总是好过计算机。后者写道:哥德尔定理是说,试图用计算机描述人脑是不可能的。1989年,罗杰·潘洛斯在他的 书《国王的新思维》中发展了这种观点。他假设在人类神经网络中的量子过程产生了优于计算机的智能。

格拉斯·郝夫斯臺特普利策奖获得者, 在他的书《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異璧之大成》中解释说哥德尔命题像潘多拉盒子,是一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就像"这个命题是错误的",或者“我在说谎”。但是,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也同样可以应用于人。例如:

  • 卢卡斯不能确定这句话是否正确。

这句话是对的,但不能由卢卡斯来下结论。这说明卢卡斯本人也有和计算机一样的问题,其实所有人都有,所以卢卡斯的论点没有道理。

进一步,鲁塞尔诺维克注意到哥德尔的命题关注理论证明,而假设了无限的时间空间开销。在现实中,计算机和人类一样只有有限的可利用资源,并难以证明很多命题。有智能并不是说一切都必须要有理论来证明。

德雷福斯:潜意识才是主要问题

舒伯特·德雷福斯说人类智能主要是潜意识本能而并非意识符号的刻意操控,潜意识永远也不能用正规表达式来描述。

图灵在1950年的文章"能运算的机器和智能"中预料到了德雷福斯的命题,他说这是有关非正规行为的争论。图灵解释说,我们不知道一个复杂行为的规则,并不是说这种规则不存在。他写道:“要说服自己规则根本不存在并不容易,科学观察是找到这些规则的唯一方法,而无论观察多 久都不能断定说,已经够了,这样的规则根本不存在。”

鲁塞尔和诺维克指出,在德雷福斯的观点之后,人们在潜意识规则方面取得了进展。机器人表情的研究试图在感官和注意力等方 面解释潜意识。计算智能模型,比如说神经元网和进化算法等等,模拟了潜意识里的推理和学习。有关“公认事实”的研究关注重建知识的背景和上下文。实际上人工智能研究总的来说已经不再是高级符号处理了,新模型能够更多地捕获潜意识。历史学家和人工智能工作者丹尼·科威尔写道,时间证明德雷福斯的一部分观点是精确而可观察的,如果他不那么前卫,他的建议就会很快变成建设性的工作。

没有评论: